助力防疫抗新冠,博远医疗在行动

自一月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蔓延以来,紧急加建、改建专用传染病医院成为此次战“疫”成功的重要保障。全国各地设计人员和工程建设人员舍弃了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时间,投入抗击疫情的前线。我们博远医疗团队在得知疫情爆发的第一时间就开始组织专业人员,毫不犹豫地投入了这场战斗。就在过去的短短20多天里,我们团队火速奋战,为北京、武汉、广西、山东等多地提供了应急设施设计要点、模块化布局方案和选址咨询等服务。

 

博远医疗投身战“疫”

标准化传染病医院改造项目研究小组即刻成立

公众号助力专业推文

1月22日,迅猛爆发的武汉肺炎疫情,让已经放假的团队专家们坐不住了,经历过抗击非典小汤山医院的洗礼的专家成员对当前疫情形势做出了迅速敏锐的判断,即刻决定成立博远医疗标准化传染病医院改造项目研究小组,收集新冠疫情的各种信息,为战斗打响做好准备。以传染病医院规范编制人辛春华、医院院感和空调设计专家袁白妹为首的专家成员,围绕院感中央空调控制的研究作用、筹划编写应急呼吸道传染病区设计要点等议题,通过网络与团队成员通宵达旦地讨论方案,最终提出了“装配式、模块化的应急设施建设理念”。

1月22至2月8日短短数日间,应急改造小组多方位通力协作,经博远医疗公众号E Spaces快速密集地向社会发出了 《医院感染控制中的空调解决方案》、《装配式模块化应急呼吸道传染病区建设设计要点》、《应急传染病装配式模块化病房布置方案比对》、《应急装配式模块化呼吸道发热门诊建设设计要点》、《应急装配式模块化呼吸道发热门诊建设设计要点》、《关注应急传染病区及负压隔离病房的细节设计》等多篇专业文稿,其中《装配式模块化应急呼吸道传染病区建设设计要点》同时推送了国家卫健委、北京市医管局,文章点击率更是超过了5万,多家行业媒体进行了转发。由于极强的专业性及快速的反应,该系列文章一发出便收到了社会的热烈反响,使得博远医疗首次在行业中发出了有力的声音。

国有难,匹夫有责出策分忧

有求必应,火速反馈

1月30日,博远医疗接到朝阳区双桥医院应急呼吸道传染病房楼改造的紧急通知,当即响应成立工作小组,全力推进设计工作。设计团队夜以继日奋战,2月1日,仅用时三天便完成了全专业改造图纸,并交付各方。随后设计人员克服疫情困难,每天到双桥医院现场服务,随时解决突发问题,并与各方保持24小时不间断沟通。2月3日朝阳区双桥医院应急呼吸道传染病房楼改造项目宣布交底,全面开展施工配合及技术支持工作。

1月29日接到东直门医院的应急发热门诊的需求,博远医疗立即派人员踏勘现场,给与院方选址咨询意见,并前后布置两版方案,供业主方决策。2月3日在东直门医院的应急发热门诊,召开专家评审会,原则通过应急发热门诊建设方案。并在接下来的几天内,配合业主方,就应急发热门诊的建设程序、报审报批事项与各方进行沟通。2月 4日完成其应急发热门诊现场踏勘。2月9日完成应急发热门诊各专业图纸。

回顾这个难忘的假期,博远医疗团队近30位成员从1月22日、农历腊月二十八开始至今,全天候天南地北地参加了这场战斗,大家无私的付出、一系列努力正体现了博远医疗这一专业医院设计团队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博远医疗秉承“医者仁心,筑者依仁”的价值观,愿意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向前辈学习,与同行携手,共同为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为抗击新冠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博远医疗团队背景:

博远医疗是华诚博远旗下一家专注医疗建筑规划、设计、咨询专业机构。团队骨干成员多具有从事大型医院设计20-30年的经历。团队成员承担了大量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传染病医院又是医院中最具有挑战的类型。

 

团队成员参与编制的相关规范、既往参与完成的传染病院区设计项目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综合医院建设标准

传染病医院建设标准

北京佑安医院

北京地坛医院新院区

北京密云区医院传染楼

北京潮白河骨伤科医院改造(甲流)

北京小汤山应急医院(非典)

广东佛山第一人民医院传染楼

西藏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

陕西省第五人民医院(结核病)

江苏兴化人民医院传染楼

江苏苏州科技城医院感染性疾病楼

四川什邡人民医院传染楼

河北唐山市丰南区医院传染病

山西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御东新区医院传染楼

内蒙古鄂尔多斯第二人民医院

应急负压ICU单元设计方案及要点

目前疫情严峻形势下,本文旨在根据疫情多渠道的感染途径与ICU内部医患的行为梳理,遵循感控原则,研究应急负压ICU内部分区与功能布局,探索适用于呼吸传染的应急负压ICU的布局。目的是从建筑的层面上隔离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有效地保护就诊患者和医护工作者,并通过规范化的建筑空间,在行为建筑学角度促使医护严格遵循感控流程,使医护在安全建筑环境下,高效运作,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重症加强监护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医护在其内对因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

ICU是危重患者的最为集中的区域 ,也是医院感染高危区,而应本次疫情建立的应急医疗设施中的呼吸传染ICU更有甚之,不仅对于患者,对于在其内工作的医护人员同样时刻有被感染的危险。正因如此,对于此类设计,应更为审慎。

一、ICU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活动人群分析:

1.1  ICU内主要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1.1.1现阶段的应急医院都是应本次疫情而生,其内最大的传染源即新冠病毒携带者:

众所周知,经空气传播(airborne transmission)是呼吸系统传染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包括飞沫、飞沫核与尘埃三种。

①.飞沫传播(droplet transmission)含有大量病原体的飞沫在病人呼气、喷嚏、咳嗽时经口鼻排入环境,飞沫颗粒直径>50μm,大的飞沫迅速降落到地面,小的飞沫在空气中短暂停留,局限于传染源周围。因此,经飞沫传播只能累及传染源周围的密切接触者。

②.飞沫核传播(droplet nucleus transmission)飞沫核是飞沫在空气中失去水分后由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所组成。飞沫核可以气溶胶(气溶胶颗粒直径≤50μm)的形式漂流到远处,在空气中存留的时间较长,一些耐干燥的病原体如白喉杆菌、结核杆菌等可以此方式传播。

③. 经尘埃传播(dusttransmission)含有病原体的较大的飞沫或分泌物落在地面,干燥后形成尘埃,易感者吸入后即可感染。凡对外界抵抗力较强的病原体,如结核杆菌和炭疽杆菌芽孢,均可以此种方式传播。

除此之外,此次疫情的病毒还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并通过接触病毒者不经意的动作接触的自身黏膜造成感染,也可通过直接、间接接触其他物体或人造成传播。

1.1.2 耐药菌感染的可能与传播方式:虽然应急医院多为新建,由于本次疫情为呼吸系统传染病,治疗中时有留置深部导管的操作,且许多患者原先就有基础病,曾长期住院或治疗,因此从院感角度考虑,需要对ICU内患者进行耐药菌检测监控,并鉴别其为定植还是感染,做到未雨绸缪。

耐药菌一般可以通过粪口途径、血液途径、接触途径等进行传播。

 

1.2   ICU内部人员构成与活动特点:

ICU内部人员构成及其活动区域和特点分析:

人员类别

主要活动区域

人员活动特点

备注

病患

ICU病房内

既是传染源又是易感人群

宜单间负压隔离

医护人员

除污物廊外全部区域

密切接触病患,ICU病房内进行各种操作,包括为患者吸痰、呼吸道采样、气管插管和气管吸痰等可能发生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体内物质的喷射或飞溅的感染高危工作,同时医护也是易感者

ICU单元为污染区,其内操作应采取三级防护;半污染区采用二级防护

护工与保洁人员

全部区域

局部区域(如便器清洗等)存在高危感染可能

 

通过传染源、传播途径、ICU内人员结构与活动特点分析,结合传染病防控原则: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可见呼吸道传染ICU的设计需要更加细致全面的考量。要达到医院感染控制的目的,需要对传染源、传播途径中每一个可能环节和人员加以保护,而这种保护仅靠制度措施和人员装备的物理防护还不够,需要建筑功能布局与建筑设备等硬件条件支撑,相关人员在这些区域活动时须重点防护(如:医护在ICU病房对病患进行医疗处置、护工或保洁人员在污洗间清洁便器等)。

 


二、应急负压ICU单元建筑设计方案:

结合以上研究和分析,以及我司装配式模块化的课题研究,在应急负压ICU的设计上,做了两个方向的探索:

 

2.1方案一:大污染区(护士站与ICU病房同在污染区,但ICU病房为负压封闭,且负压梯度高于护士站),此种设计中,ICU单元负压封闭,且负压梯度较护士站更高,从空间布局与气流组织达到感染控制的目的。

分区简化、医患同区,医护对于病患状态的掌握更为直观;由于医护工作在污染区内开展,人员较集中,从半污染区到污染区设进、出两个缓冲,流线上避免交叉;医护在污染区工作须全程三级防护;通过三区音、视频互联降低面对面交流感染风险,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这种布局的应急箱房功能模块组织也相对简单,便于快速施工;

2.2方案二:仅ICU病房与污染廊等为污染区,护士站、治疗室办公、会诊、各相关库房均在半污染区,会诊与休息等在清洁区,三区通过视频语音系统互通;清洁区至半污染区,依据防护用品穿脱顺序分进出两条渠道的卫生通过联通,半污染区进出污染区设缓冲间,ICU单元外设污染廊。

  

这种医患不同区的设计,更好的保护医护,控制感染传播,利用建筑空间布局、标识系统、设备设施等的规范化设计,引导规范医护严格遵循感控措施的行为,从而达到感染控制的目的。

2.3关于应急负压ICU病房尺度问题:

由于应急负压ICU中的医护人员,均为着防护装备作业,根据抢救床边距≥1000mm的要求,适当增大,各边空间均不小于1200mm,方便操作并尽量避免医护间相互接触。因此ICU单元采用的尺度较常规病房要大,在应急医疗设施建设中可通过箱房组合的方式实现。

 

2.4应急负压ICU中院感防控措施:

除建筑布局上的需要适应时疫的烈性传染与多渠道的传播途径外,对于院感防控还需要在措施上加以保障,做到防患于未然:

(1)患者安置:宜单间负压隔离;

(2)护理患者时,宜分组进行,人员相对固定,避免耐药菌感染影响治疗;

(3)操作前后严格执行手卫生,并配备非手触式洗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

(4)ICU应配备足量的、方便取用的个人防护用品;

(5)—般性诊疗器械如听诊器、叩诊锤、手电筒、软尺等应专床专用;

(6)医疗器械、设备应专人专用,或一用一消毒;

(7)医疗区域的物体表面保持清洁,及时消毒;

(8)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被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时,应随时清洁并消毒;

(9)设备键盘等外露部分宜使用键盘保护膜或薄膜覆盖,表面保持清洁,及时消毒;

(10)医疗废物:带盖黄色垃圾桶套双层黄色医疗垃圾袋,密闭运送。

三、应急负压ICU给排水专业设计要点:

除ICU使用的管道外,给水、排水管道不应从ICU室内架空通过,必须通过时应采取防漏措施。

为防止检修管道影响ICU使用,检修阀门宜设置在ICU区域外。

当技术完善、产品成熟时,在ICU单元内建议设置真空排水系统及负压倒便器,可减少对于外界污染,降低院内感染几率。此系统优点为:全封闭,无臭气及飞沫溢出,有利于环境卫生,站房可收集并处理废气,使之达到排放标准。相信随着我国排水与相关器具技术的发展进步,会有更多更先进的产品满足医疗建筑更高的安全需求。

四、应急负压ICU电气专业设计要点:

重症监护病房中涉及患者生命安全的设备应采用医疗IT系统供电,并设置UPS不间断电源。每个病床单元容量不小于2KVA配置。每套医用IT系统容量不超过8kVA。IT系统的远程绝缘监视报警装置设置在医护值班处。

在有自备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的情况下,UPS后备时间不应小于15分钟。无备用电源,仅有可靠的两路独立市政电源的情况下,UPS后备时间不小于30分钟。仅有一路市政电源的情况下,UPS的后备时间不小于1小时。

ICU的净化空调机组应采用双路电源供电。当改造项目不具备双路电源的条件时应设置室外型柴油发电机作为临时备用电源。

五、应急负压ICU智能化设计要点

(1)综合布线系统:在医护工作区、病房区等处设置信息插座,设置无线局域网AP点;

(2)视频医护对讲系统:医护人员可通过视频及语音实现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三区互联,三区均可直接观察患者的情况、互通传递医嘱等信息,减少医、患及医护之间的直接、近距离接触,降低感染风险;

(3)出入口控制系统:在主要出入口,污染与洁净区过渡设置出入口控制;

(4)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对空调设备采用自动控制方式,并监视污染区及半污染区的压差。监视设备运行、故障状态,及时对设备进行控制及维护。

六、应急负压ICU暖通设计要点:

(1)采用全新风直流式空调系统:新风机组设置粗效、中效、亚高效三级空气过滤,并满足房间温湿度要求。最小换气次数12次/时。

(2)设置空气消毒装置:在护士站、医生办公、走廊、缓冲、脱防护服等处设置空气消毒装置。

(3)采取可靠手段保证压力梯度:应设置压差传感器,用来检测、显示负压值,及用来调节通风系统的送排风量。送排风管道应设置风量调节装置。

(4)新风系统和排风系统连锁:开启时:先开排风机组,后开新风机组;关闭时:先关新风机组,后关排风机组。

(5)保证污染源处于下风向:送风口应设置在相对清洁区的上方,排风口按床位设置下排风口。

(6)排风经过过滤灭菌后排放:排风口设置亚高效过滤器,在风机吸入口设置空气灭菌装置,排风口应高出屋面3m以上。

(7)设置备用机组:应设置机组备用或者风机备用。

(8)设置机组运行状态检测和各级过滤器的阻塞报警:新风机组的粗效、中效、亚高效过滤器三级过滤器及病房送、排风口处的亚高效过滤器处,设置阻塞报警装置。

七、应急负压ICU医疗气体专业设计要点:

应急负压ICU作为生命支持区域,为一级供气负荷,供应其使用的医用气体管道应从医用气源处单独接出;每个ICU外的每种医用气体管道上,应设置区域阀门,区域阀门安装在带保护的阀门箱内;医用空气、氧气、其他气体的供气管道进入隔离区前,应在总管上设置防回流装置;吸引装置应有自封条件,瓶里液体吸满时应能自动切断气源。

八、与医院方交流应急负压ICU使用反馈:

针对本次疫情中的应急负压ICU的设计问题,与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呼吸科专家(这位专家的战友彼时正在参与援助武汉的救治工作)交流,基于两点原因,其十分推崇大污染区的设计,即护士站与ICU单元同处一个大空间:第一,节约医护人力、节约抢救时间,保证抢救效率;第二,现场装备不足,是不争的事实,虽举国援助仍捉襟见肘,当前物资匮乏形势仍严峻。

在与地坛医院的专家交流时,得到的答复是,医护对于病患的监护应在半污染区的护士站,ICU单元为污染区,出入污染区操作应经过缓冲间,ICU虽为重症监护,效率固然重要,感控环节在应急负压ICU中则更为重要,医护保护好自己,才能做到对病患的保护,做好感控环节才谈得到救治。

同时在交流中也咨询了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两位专家关于耐药菌感染的相关内容,以期在传染源控制中不致疏漏。

交流工作从一个侧面佐证了我司的两个研究方向,使设计工作免于脱离实际、闭门造车。

结语:

ICU作为重症医学的前沿阵地,医护对病患确保时时监护,而应急呼吸系统传染病又要求必须充分考虑隔离。我们两个方案的出发点都是首先考虑对患者实行有效的负压隔离。与此同时,充分关注医护工作者的安全防护。

本文是我们团队以既往经验结合目前新冠疫情,对应急呼吸传染ICU的研究成果。由赵一沣执笔,团队专家辛春华、袁白妹等全程指导,陈雪松、张向兵、曾笑钢等全程参与,以及李春光、杨少飞、张伟涛、李丽莎、王国新、陈斌等专业配合共同完成的。撰写过程中得到了地坛医院孙亚雄、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孟激光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兆平几位专家的斧正指导。

愿本文能为正在一线从事感染ICU设计的同行们或业主提供启发,为广大逆行白衣天使增添一份安全保障,为打赢抗击疫情的战争贡献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行业标准

2       传染病医院建设标准(建标173-2016)建设标准

3       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0849-2014)    国家标准

4       医院负压隔离病房环境控制要求(GB/T 35428-2017)    国家标准

5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WS/T 509-2016)行业标准

6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311-2009)     行业标准

7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T312-2009)         行业标准

8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评价规范(WS/T 592-2018)    行业标准

9       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WS/T 511-2016)行业标准

10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WS/T510-2016)行业标准

11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2-2016)国家标准

应急传染病区及负压隔离病房设计

针对当前疫情传播变得越来越复杂,疑似及确诊人数越来越多,现有的医疗资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医疗要求。当务之急是要建好更多的应急发热门诊及传染病区,用于筛查及确诊患者的治疗。从根本上切断传染源,才能打赢抗击疫情这场硬仗。

对于传染病院区大家的整体规划及系统设计,不少专家及同行已经有文章发表,大家讨论的也比较多,整体思路已趋近成熟。作为专业从事医疗建筑设计团队,在如此紧要关头,我们更关注设计细节问题。其中有几点需要特别注意:首先是安全,其次是高效,至于经济性及相关限制性规范并非应急时期主要矛盾,在兼顾中应适当取舍。

医护人员的安全问题,为什么要首先强调保证医护人员的安全,因为医务人员安全是整个治疗链的首要条件,医护人员不被感染才能保证疑似患者筛查的准确性,才能保证确诊患者得到可靠治疗。在建筑设计上如何保证医护人员的安全性?我们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负压病房与负压隔离病房

按照甲类传染病防控的要求,在传染病区分别设置负压病房,负压隔离病房。根据CECS应急设施规范,相关定义如下,

负压病房Negative Pressure Ward:采用空间分隔并配置通风系统控制气流流向,保证室内空气静压低于周边区域空气静压的病房。

负压隔离病房Negative PressureIsolation Ward:采用空间分隔并配置全新风直流空气调节系统控制气流流向,保证室内空气静压低于周边区域空气静压,并采取有效卫生安全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传染的病房.

2 医疗防护等级及穿脱防护程序

 

按照甲类传染病防控的要求,医护人员在传染病区采用二级防护或三级防护。二级防护适用于医护人员在从事与患者有密切接触的诊疗活动时(如发热门诊、留观室和负压病房)。

二级防护穿衣顺序主要为:洗手→内防护服→戴圆帽→戴口罩(N95)→穿防护服→戴手套(检查)→戴护目镜→穿隔离衣→戴手套(外科)→戴圆帽→戴口罩(外科)→穿鞋套;

三级防护适用于为患者吸痰、呼吸道采样、气管插管和气管吸痰等可能发生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体内物质的喷射或飞溅的工作时。三级防护穿衣顺序:在二级防护基础上再加上一层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再加一层手套。医护人员每脱一套防护服要消毒手12次,穿、脱防护装备全程至少一小时。

3 细化传染病区医护人员进出流线

传染病区(半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三区分区明确,半清洁区,主要是划定一个医护人员工作区,主要用途是医护人员办公、值班、物资库房、倒班临时休息及用餐区域,在护理单元外另行设置;

 

        • 每个功能区都建立各自的通道,所以自然就会有三条通道(医护工作区通道、半污染区通道及患者通道);

        • 不同分区之间设置缓冲间且双门不同时开启,一方面保证相邻区域的压力梯度,另一方面可兼顾消防疏散问题;

        • 医护人员进入传染病区流线:生活区→联系走廊→一更→缓冲(穿内层防护装备及外层隔离装备)→医护工作区→缓冲→半污染走廊→缓冲→负压隔离病房;

        • 医护人员退出传染病区流线:病房→污染走廊→缓冲间(脱外层隔离装备)→半污染走廊→缓冲(脱内层防护装备)→半污染走廊 

        • 医护人员交班去生活区流线:半污染走廊(医护工作区)→出口缓冲(淋浴)→一更→外联系走廊→生活区

        • 医护人员卫生通过可返回设计,即医护人员经卫生通过中的淋、卫空间后可返回一更穿上自己的衣物经联系走廊再到生活区。

        • 对于收治烈性传染病患者的负压隔离病房,建议卫生间布置在污染走廊侧,有条件可在污染廊侧开门。护工在清扫时可以由污染廊进入卫生间,而不必进入病房,最大限度地减少感染;

        • 传递洁净物品及食品的传递窗设置在半污染区走廊与病房之间的隔墙上,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传递窗双门互锁,内设紫外消毒灯,保证半污染区不受污染;

        • 在污染走廊与病房之间有条件的,建议增加传递污染物品的传递窗,减少护工进入病房的频次;

        • 按照防护要求,污染区或半污染区采用手消液而不用洗手盆,半污染缓冲间建议不设供水点,可减少一个污源,还可以节约现场安装时间及减轻污水处理压

4       负压隔离病房安全的气流组织

 

负压隔离病房的系统设计中,建筑平面布局合理、流程合理是整体设计的前提条件,对于气流组织是负压病房建设的另一个重点内容,也就是负压隔离病房之所以要强调“空气隔离”的关键所在。

  1. 采用全新风直流式空调系统每间病房最小换气次数12次/时。新风除满足房间温湿度要求之外,应经过粗效、中效、亚高效过滤器三级处理。

  2. 实现精确的压力控制负压隔离病房与其相邻、相通的缓冲间、走廊压差应保持不小于5Pa的负压差。并就地设置负压显示装置。

  3. 采取可靠手段保证压力梯度。应设置压差传感器,用来检测、显示负压值,及用来调节通风系统的送排风量。送排风管道应设置风量调节装置。

  4. 新风系统和排风系统连锁。开启时:先排风机组,后新风机组;关闭时:先新风机组,后排风机组。

  5. 保证污染源处于下风向。送风口应设置在房间上部;排风口应设置在房间下部。

  6. 排风经过过滤灭菌后排放。病房排风口设置高效过滤器,在风机吸入口设置空气灭菌装置,经过风机箱后高空排放。

  7. 设置电动调节密闭阀。进病房新风和排风管道上设置电动调节密闭阀,满足关闭和调节的需要。

  8. 设置备用机组。当一个新风机组和排风机组负担多个负压病房时,应设置机组备用或者风机备用。

  9. 设置机组运行状态检测和各级过滤器的阻塞报警。新风机组的粗效、中效、亚高效过滤器三级过滤器及病房排风口处的高效过滤器处,设置阻塞报警。


5       装配式模块化

 

如何才能实现高效,一方面是设计图纸的高效,另一方面是施工高效。尽可能采用安全有效的平面布局形式,不偏面追求别出心裁玩新花样,在设计-生产-施工环节中既保证功能的安全、合理性,又便于生产安装,并且能缩短工期。综合前期的已付诸实施的施工图纸、施工单位的反馈意见及箱房生产单位的产品模数。建议在后续设计中注意以下几点:

 

  1. 从快速施工角度出发,采用箱房模块化设计; 

  2. 箱房最经济、理想的规格为:3米宽*3米高*6米长为一个基本模块。方案设计中尽可能利用基本模块进行组合,不仅便于生产及运输,而且能缩短施工周期。

  3. 对功能模块进行分类;垂直交通模块(楼梯、电梯),水平交通模块(走廊,缓冲等),功能模块(病房、办公、库房、卫生通过等);

  4. 尽可能利用基本模块完成功能用房的设计,比如双人病房一个模块,缓冲+卫生间一个模块,或者单人病房+缓冲+卫生间为一个模块;特殊功能用房可多个模块组合,比如X光室及会议、示教室等;尽可能避免出现半数模块,以提高组装效率。可预见的经济性应该让位于时效性;

  5. 病房卫生间尽可能采用整体式卫生间减少现场施工时间,避免现场防水处理不当出现渗漏现象;卫生间马桶排污采用负压密封式马桶,可大幅减少污水排出量,从而减轻污水处理量;

  6. 病房地面采用整体焊接无缝PVC卷材铺设,墙面采用箱房专用金属保温壁板,满足快速施工要求;病房的墙面与顶面,墙面与地面以及墙面与墙面之间采用箱房壁板配套的铝合金圆弧型材过度,方便清洁及消毒处理。

  7. 病房的门体采用箱房壁板同种材质制作,配套铝合金门窗框,方便快速生产及安装;

  8. 所有照明灯具采用吸顶式洁净密封灯具而不采用常规嵌入安装灯具,以节约现场安装时间;

以上是我们团队以既往经验结合目前新冠疫情,对传染病区及负压隔离病房设计细节上的几点建议,愿能为正在一线从事负压隔离病房设计的同行们或业主提供启发,为打赢抗击的战争贡献微薄之力。最后特别鸣谢博远医疗的辛春华,袁白妹,张向兵三位同仁对本次研究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注:本文所引用规范如下: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染病应急医疗设施设计标准》CECS

《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0849-2014

《医院负压隔离病房环境控制要求》GB/T35428-2017

《医院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应用规范》第1部分:总则GB/T 33556.1-2017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311-2009

 

附录:团队成员参与的相关规范、参与以及正在进行的传染病医院及传染病院区设计项目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北京佑安医院

北京地坛医院新院区

北京密云区医院传染楼

北京潮白河骨伤科医院改造(甲流)

北京小汤山应急医院(非典)

广东佛山第一人民医院传染楼

西藏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

陕西省第五人民医院(结核病)

江苏兴化人民医院传染楼

江苏苏州科技城医院 感染性疾病楼

四川什邡人民医院传染楼

河北唐山市丰南区医院 传染病

山西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御东新区医院传染楼

内蒙古鄂尔多斯第二人民医院

北京朝阳区双桥医院应急呼吸道传染病房楼改造工程(新冠)咨询

山东济宁第二人民医院改造(新冠)咨询

北医三院崇礼院区改造(新冠)咨询

北京东直门医院发热门诊(新冠)咨询

北京东方医院发热门诊(新冠)咨询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一分院改造(新冠)咨询

博远医疗

北京市丰台区园博园大道园博园4号门北50米福泰玉文化馆三层

联系人:

张锐    86-13910578795

张鹏    86-13911117430

袁文章  86-13501160730

邮箱:

13910578795@163.com

应急装配式模块化呼吸道发热门诊建设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扩散,全国在疫情流行地区将会有更多的患者通过发热门诊就诊及进行筛查。预计在疫情流行地区,部分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将人满为患,诊疗压力大;部分既有发热门诊的条件较为简陋,布局及流线不尽合理。为提高发热门诊的诊疗能力并最大程度保护医护人员免受感染,我们总结了发热门诊的设计要点并给出可快速新建的模块化装配式发热门诊功能平面,供相关各方参考。

特点:应急、安全、模块化、装配式、BIM技术

1.总平面布置

1.1为防止交叉污染,发热门诊与其他建筑、公共场所应保持适当的距离(可参考传染病医院医疗用房与院外周边建筑物的距离)。

1.2发热门诊应设置在相对独立、通风条件良好的区域。与普通门(急)诊相隔离。

2.建筑

2.1呼吸道发热门诊按传染病管理标准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患者走廊、诊室、检查室等为污染区,工作走廊、治疗、处置等房间为半污染区,医护办公、值班等为清洁区。

发热门诊平面示意图

发热门诊轴测示意图

2.2医护人员由清洁区通过卫生通过“一更-淋浴-二更”,穿防护服后进入工作区(半污染区),离开时原路返回。留观隔离病人直接从留观隔离室离开到定点医院。

发热门诊平面局部流线示意图

2.3患者走廊与医护工作走廊完全分开,病患与医护人员分别从各自走廊进入诊室、检查室、留观室,最大限度保障医护人员安全。在有疫情发生期间,由医护人员引导进入诊室等候,并由护士来抽血,送捡,并使用移动式X光机等进一步加强隔离的措施。

发热门诊平面流线示意图

2.4建筑内主要走廊设有外窗,充分利用自然采光通风,改善室内环境。

发热门诊通风示意图

 

2.5建筑采用装配式模块化设计,采用3000X6000的集成房尺寸模数,可工厂化生产,现场快捷组装。

装配式模块化示意图

 

3.结构

采用装配式厢房结构体系,按照临时建筑装配,满足正常使用状态下结构安全,并满足密闭性要求。

装配式厢房吊装示意图

 

4. 给排水

4.1给水系统设置

4.1.1给水管道设置倒流防止器。给水设置检修阀门,阀门设在清洁区内。

4.1.2用水点采用非接触性或非手动开关,并防止污水外溅。

 

4.2排水系统要求

4.2.1采用雨污分流制,采用单独雨水管道系统。
4.2.2空调冷凝水应集中收集,并应排入污水处理站处理。
4.2.3地漏采用带过滤网的无水封地漏加存水弯,存水弯的水封50mm-75mm;采用洗手盆的排水给地漏水封补水。
4.2.4细菌、病毒检验设专用洗涤设施,并在消毒灭菌后再排放到室外排水管网,进入医院污水处理站。排水管道采用防腐蚀的管道。

 

5.暖通

5.1空调冷热源设置要求

末端采用热泵式分体空调和热泵式多联机系统联合供冷供热,新风采用热泵直膨式+电加热的新风机组。

5.2通风空调设置要求

5.2.1. 新风系统:新风系统按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分别设置;新风量按换气次数6次/h计算。机组设在清洁区。
5.2.2.排风系统:对应新风系统设置排风系统,排风系统与新风系统联锁控制。排风口设置超低阻高中效过滤器。排风机设置变频,按照压差要求调节排风量,污染空气经过过滤灭菌后排放。
5.2.3.气流组织形成从清洁区至半污染区至污染区有序的压力梯度。送风口设置在房间上部,排风口设置在房间下部。

5.2.4. 污染严重的房间内设置电子空气消毒装置。

6.医疗气体专业

6.1氧气系统设置要求

科室配备移动式氧气瓶。

6.2压缩空气系统设置要求

科室配备小型移动式压缩空气机。

6.3负压系统设置要求
6.3.1独立发热门诊医疗建筑物的负压吸引系统独立设置,布置在污染区内。
6.3.2负压吸引站在单一故障状态时,能连续工作,备用机组应能自动切换。
6.3.3负压吸引泵站排放的气体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再排入大气。排气口位于室外,不与医用空气进气口位于同一高度,且与建筑物的门窗、其他开口的距离不少于3m;排气口气体的发散不应受季风、附近建筑、地形及其它因素的影响,排出的气体不应转移至其它人员工作或生活区域。

6.3.4负压吸引站的废液集中处理并到排放标准后排放。

7.电气

7.1发热门诊的照明用电应独立于其他科室,单独敷设干线。
7.2发热门诊的配电箱、检修箱应设置在医护走廊,不应设置在患者区域,以避免维修人员与患者的交叉感染。
7.3X光等设备不应与其他设备共用同一供电回路。
7.4在清洁走廊、污洗间、卫生间、候诊室、诊室、治疗室及其他需要灭菌消毒的地方应设置杀菌灯。杀菌灯与其他照明灯具应用不同开关控制,其开关应便于识别和操作。

 

8.智能化专业

8.1综合布线及计算机网络系统

医院用于医疗业务的应用网络(内网)与可接入Internet服务的网络(外网)分别设置,并搭建无线网络系统。

8.2安全防范系统

出入口、走廊等区域设置摄像机,诊室设置紧急按钮。

 

9.BIM技术应用

9.1发挥BIM模型可视化、数据分析的优势,将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构件生产方集中在BIM平台上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精准投资测算。

9.2加工建造前通过虚拟建造,对设计可能存在的问题分析、排查,提高建造效率。

9.3发挥BIM技术在装配式设计中优势,设计阶段BIM模型直接拆解为生产阶段的构件模型,加快建设速度,确保建设质量。

9.4对于诊室及医护工作环境进行密切监测,获取实时准确信息,建立三维可视化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应急设施的管理水平,提供科学的医疗服务,有效防控病毒扩散,避免发生感染事故。

BIM模型技术应运

参与此次应急方案设计的有辛春华,袁白妹,张向兵,陈雪松,张锐,袁文章,李霞,李永祥,李丽莎,李春光,张伟涛,杨少飞,杨文波,王国新,陈斌,李辉。欢迎您提供宝贵意见和建议。

装配式模块化应急呼吸道传染病区建设

在新冠肺炎肆虐的今天,各地患者激增,应对呼吸道传染病患的治疗机构床位严重不足,我们(博远医疗)根据以往传染病医院的设计经验,结合当前建设要快捷安全的特点,特别紧急设计了呼吸道传染病区的建设方案,并通过BIM技术实现工程建设全过程的智慧建造与高效管理。

 特点:安全、高效、装配式、模块化、灵活组合、BIM技术

采用装配式,标准模块化设置,可灵活组合。针对应急呼吸道传染病医院的核心空间护理单元,从功能分区、流线组织、平面布局模式、气压梯度管理方面着手,优化流程,体现安全高效的建设要求。

1.总图

 

1.1选址

交通方便,远离污染源及水源地。周边建筑设置大于20米的绿化隔离卫生间距,远离居住区及人员密集场所。

1.2区域

传染病区自成一区,单独设置出入口。合理进行功能分区,洁污、医患、人车等流线组织清晰,避免院内感染。污水处理站、焚烧炉等污染性建筑物,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1.3医用污废

医疗废弃物及污废水,采取环境安全保护措施。

1.4 出入口

出入口附近布置救护车冲洗消毒场地。

2、建筑

2.1分区

应急呼吸道传染病护理单元功能分病区(污染区)、医护工作区(半污染区)以及医护休息区(清洁区)。

2.2功能流线

洁污分流,医护人员及清洁物品通过院区主通道一更二更卫生通过进入医护工作区。病人通过室外病人通道(污染廊)进入病房。污物均由污染廊收集到污物间暂存,集中送出处理。在护理单元洁污流线交接处设置一定的缓冲空间。

2.3 平面设计

利用两间病房共用缓冲间,卫生间均对外设置对污染走廊的门,便于清洁人员清扫。此布局方便护理观察,给患者提供良好的视觉环境。

2.4 装配式模块化

病区采用方便运输的集成房尺寸模数进行装配式模块化设计,病房、卫生间缓冲、污物、医护卫生通过、分为若干模块设计,可工厂化生产,现场快捷组装。

 

3、结构

采用装配式厢房结构体系,按照临时建筑装配,满足正常使用状态下结构安全,并满足密闭性要求。

4、给排水

4.1给水系统设置

4.1.1   给水管道设置倒流防止器。给水设置检修阀门,阀门设在清洁区内。

4.1.2用水点采用非接触性或非手动开关,并防止污水外溅。

4.2排水系统要求

4.2.1采用雨污分流制,采用单独雨水管道系统。

4.2.2在车辆停放处设冲洗和消毒设施。

4.2.3排水通气管中废气集中收集进行处理。

4.2.4地漏采用带过滤网的无水封地漏加存水弯,存水弯的水封50mm-75mm;采用洗手盆的排水给地漏水封补水;用于手术室、急诊抢救室等房间的地漏采用可开启的密封地漏。

4.3污水处理站

4.3.1传染病门诊、病房的污水、废水单独收集,污水先排入化粪池,灭活消毒后与废水一同进入医院污水处理站,并采用二级生化处理后再排入污水管道。

4.3.2. 出水水质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表1传染病、结核病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具体水质指标如下:表1传染病、结核病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序号

水质项目

出水水质 

1

pH

6-9

2

CODcr(mg/L)

≤60

3

BOD5(mg/L)

≤20

4

SS(mg/L)

≤20

5

氨氮(mg/L)

≤15

8

粪大肠杆菌(MPN/L)

≤100

9

接触池出口总余氯(mg/L)

6.5-10

10

总余氯(mg/L)

≤0.5

4.3.3. 采用一体化埋地式污水处理设施,设施材质为钢制或玻璃钢,各处理构筑物均设置密封盖板。

4.3.4. 处理设施产生的废气设置专用排气管集中收集后消毒排放。排放口就近设置于附近建筑屋面。

 

5、暖通

5.1空调冷热源设置要求

末端采用热泵式分体空调和热泵式多联机系统联合供冷供热,新风采用热泵直膨式+电加热的新风机组。

 

5.2通风空调设置要求

5.2.1.  新风系统:新风系统按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分别设置;机组设在清洁区。新风口设置满足病人处于下风向。

5.2.2.  排风系统:对应新风系统设置排风系统,排风口设置超低阻高中效过滤器。排风机设置变频,按照压差要求调节排风量,污染空气经过过滤灭菌后排放。

5.2.3.  负压隔离病房采用全新风直流式空调系统。在房间排风口处安装高效空气过滤器。负压隔离病房设置压差传感器。

5.2.4.  气流组织形成从清洁区至半污染区至污染区有序的压力梯度。送风口设置在房间上部,排风口设置在房间下部。

5.2.5.  每间病房的送、排风支风道上设置电动密闭阀,并单独关断。

5.2.6.  污染严重的房间内设置电子空气消毒装置。

 

6、医疗气体专业

6.1氧气系统设置

6.1.1.  中心供氧站设在医院洁净区内。设中断供氧的报警装置。

6.2.2.  支管上的止回装置靠近病房位置。

6.2负压系统设置

6.2.1.负压吸引站布置在污染区内。

6.2.2.负压吸引站在单一故障状态时,能连续工作。备用机组自动切换。

6.2.3.负压吸引泵站排放的气体应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再排入大气。负压吸引站的废液应集中处理并到排放标准后排放。

 

7、电气专业

7.1供配电

7.1.1呼吸性传染病病区的下列部门及设备设计双路电源供电,且自备应急电源:

1)   抢救室、负压隔离病房、隔离病房

2)   真空吸引、压缩机、制氧机、通风设备;

7.1.2配电箱、检修箱等应设置在病区以外。

7.2照明

7.2.1负压隔离病房灯具其安装缝隙采用可靠的密封措施。

7.2.2在清洁走廊、污洗间、卫生间、治疗室、病房设置杀菌灯。

 

8、智能化专业

8.1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负压病房空调设备采用自动控制方式,监视污染区及半污染区的压差。与负压病房相邻、相通的缓冲走廊压差保持5Pa~ 10Pa。

8.2安全防范系统

通过视频安防监控、对出入口控制、对负压病房的医、患通道,污染与洁净区的过渡进行控制,设置出、入人员的识别功能。

8.3.综合布线系统及计算机网络设备

搭建无线网络系统。

8.4.医护对讲系统

实现语音双向对讲功能。病床前呼叫设备易于清洗和消毒。

 

9、BIM技术应用

9.1发挥BIM模型可视化、数据分析的优势,将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构件生产方集中在BIM平台上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精准投资测算。

9.2加工建造前通过虚拟建造,对设计可能存在的问题分析、排查,提高建造效率。

9.3发挥BIM技术在装配式设计中优势,设计阶段BIM模型直接拆解为生产阶段的构件模型,加快建设速度,确保建设质量。

9.4对于病房及医护工作环境进行密切监测,获取实时准确信息,建立三维可视化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应急设施的管理水平,提供科学的医疗服务,有效防控病毒扩散,避免发生感染事故。

 

参与此次应急方案设计的有辛春华,袁白妹,张向兵,陈雪松,张锐,袁文章,李霞,李永祥,李丽莎,李春光,张伟涛,杨少飞,杨文波,王国新,陈斌,李辉。
我们的方案还在优化,细化中。更多的方案还在设计中。在这紧急关头,我们团队愿意奉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博远医疗设计团队 2020年鼠年正月初一

总图设计的开端

作者简介:李霞,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总图专业,20余年总图专业设计经验,原为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总图专业设计负责人,现为博远医疗总图专业总工程师。

总图专业在我国已有半个世纪的发展历史,这个概念最早是我国从莫斯科建筑工程学院引进和借鉴的,首个专业设置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原西安冶金建筑学院),这是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科班出身的总图专业。

 总图专业的全称是总图设计与运输工程(design of general layout and transportation),所以总图设计其实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它不单单指总平面布置,还包含交通组织分析、土方平衡、道路及竖向设计、室外管线综合布置及一些详图设计。现在的许多欧美国家中,其实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对应总图这个专业的英文名称,随着专业的细化,建筑师(architect)、规划师(city planner)、土木工程师(civil engineer)道路设计师(transportation planner)景观建筑师(landscape architect) 都会分担总图专业的部分工作。

 在日常的建筑实践中,经常会遇到这样和那样的业主。“你们能不能把这个设计搬到我的那块地上啊!啥也不用改,就帮我出张图就行!”其实这是一种非常不专业的说法。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也没有任何两个地方会是一模一样的,场地的地域文化也通常具有独一无二的特征,所以任何一个项目的总图设计都只能是唯一和不可复制的。我们可以说在某个项目中可以参考或者借鉴譬如SOM 或者KPF的某个项目的场地设计经验,但是绝对没有可能去复制人家的东西。

 设计之初,总图专业需要一个非常细致入微的项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以便为后续各阶段设计工作的开展做准备。总图资料的收集必须全面细致,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在总图设计工作正式开展之前,如何做好项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了解项目所属区域的情况

 

首先,拿到项目用地所在范围内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导性文件。 

控规以控制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从中我们可以知道项目所处位置与整个城市的关系,分析出它的主要交通流向。获得项目的用地性质、是否具有兼容性及用地周边市政道路规划建设情况,道路等级、红线宽度等。了解周边场地的用地性质、建设实施情况。指导总平面布置的建筑布局关系。取得设计的主要控制指标,如: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高度等。严格按照控制指标要求进行设计。即便实际需要突破用地范围、控规指标,也要得到控规审批单位的同意,先调整控规指标后,才能按调整后的内容进行设计。

在西方许多城市,除了城市总的控规以外(zoning and city by-law),一般地方性还可能对某个区域做出社区型的规范控制引导(community development guidance),对具体到某个社区的具体地段进行进一步的设计控制,甚至社区的居民还会有一票否定权,民主社会的利弊,可见一斑。

其次,查找项目用地所在区域的水文气象资料,主要是风玫瑰,了解主导风向。指导污染性建筑、高火灾危险性建筑等的位置的布置,指导建筑形式的布置,便于采光通风。

地形图

 

我们常见的地形图比例一般有1:2000、1:1000、1:500,在做一个具体项目的设计时,最好能得到1:500的地形图。因为比例越小,反应的内容越简略,甚至有些标高点一个图里都没有几个,参考的价值就不是很高了。

有了地形图我们首先要对它进行查看、分析。用地内有什么现状建筑物、设施、树木等,是否需要保留,对设计有没有影响。场地的地势、走向,地形坡度大小,建筑、道路如何布置更加适宜、更加契合场地,减少土方工程量,这些基本场地信息也要了然于胸。

地形图有它自己的图纸表达方式,需要我们结合图例才能理解。大家可以到文末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我和大家分享的“地形图常用符号”。

用地红线

 

用地红线就是项目建设的总用地范围,有时包含建设用地和代征用地等。最准确的是测绘部门绘制的用地钉桩成果文件。俗话说,“磨刀不费砍柴功” ,一张准确的用地红线图,是开展一个成功项目的必要条件。

我们经常在实际项目中,会遇到业主拿来一个自己手绘的场地图,上面大致标明了几个尺寸,通常这样的图是不能作为设计依据的。还有的时候,业主或许提供的是一个几年或者几十年前的场地测绘图,在没有收到测绘部门提供的最新用地红线之前,仓促的开展前期设计,会存在很大的风险。我们就曾经遇到过有的项目征用其它单位用地没有达成一致的,有的项目与周围用地的边界划分不准确的等等情况。设计时如果没有考虑这些因素,把这部分用地按正常情况来布置,最后往往会出现建筑容积率超标、绿地率不够、竖向设计考虑不周、城市道路开口受限、消防通道和消防扑救面未预留、日照分析失误等等诸多不可逆的问题,再修改就会非常被动了。

市政道路及地下管线 

项目周边市政道路及地下管线,有的是规划的、有的是现状已有的。这些资料可由当地市政部门提供,现状已有的也可以委托测绘部门现场测绘。市政道路资料应能体现道路宽度、路面标高和纵向走势。地下管线资料应能体现项目接入点的位置、大小及标高。

 有了这些资料,能够帮助我们确定项目出入口位置;让我们分析出场地与周边道路的竖向关系,指导场地的竖向设计;在可能的情况下,将主要设备用房靠近接入点布置,减少地下管线的敷设长度,维修概率,节约投资。

所以,详细阅读控规文件往往是开展一个项目的核心,比如我们很有可能会遇到以下的两种极端情况时,那就要非常小心和留意了。一是遇到场地有地下燃气管道(如氨气管)横穿场地的情况,需要及时提出和业主,市政交涉,避免规划可能产生的重大失误。二是如果场地恰好在机场航道下,控规通常会对建筑高度,场地照明做出限制规定。另外,西方还通常会有航空权(air rights)的规定,即拟建建筑不得越过临近建筑的正上方,这些细致入微的小地方,通常是会很大程度决定和影响到我们的设计方案。 

现场踏勘

 

“百闻不如一见”,现场踏勘,到场地切身的去感受,去体会,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收集资料的方式,尤其是在原有用地上的新建项目和改扩建项目,去看看原有的场地和建筑的基本“气质”,才会对优化设计有个大致的规划和谋略。

每次现场踏勘之前,我都要打印一份地形图。到了现场,对照实际情况将需要了解的内容标注在地形图上。比如现状建筑物的功能,需要保留的古树名木,临时建筑物的层数及功能,与地形图不符的局部位置,地下管井的主要接入点等等,让现场的实际情况与地形图上反应的内容一一对应、并适当补充。这样一是便于绘制现状总平面图,一是得到的资料更加准确、全面,设计时考虑的就会更周全。

场地上的私搭乱建往往令人防不胜防,还有那些恼人的高压电线,电缆桥架,淤泥渠洼,更是有可能在一个未及时更新的场地测绘图上被忽略掉。

现场踏勘还有一个很好的助手,就是相机,通过相机将现场情况记录下来,更加细致、形象。比如建筑入口处的台阶是什么样的,设计中能否将建筑室外地坪抬高或降低,以适应新的场地设计;保留建筑周边挡土墙的形式是什么样的,新设计的道路定线是否对其有影响等等。

对于没有建设过的用地,到现场看看周边情况,看看场地情况,地形高差大的亲身感受一下地势的变化,也是非常必要的,总要好过纸上谈兵!现在虽然有了百度谷歌这些地图软件,足不出户尚可运筹帷幄,但是对于一个成功的建筑项目来讲,很难想象设计师没有去过真实的场地去走一走,就能对场地的气场,风水,文化,地理等这些更为感性的东西有切入肌肤的深刻体会!

《孙子兵法·谋攻篇》中有:“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说法;《礼记·中庸》中也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古训。我们最后这里不妨引申一下,古人说的其实是在开展任何一个重大战役,行动,或者一个工程决策之前,都应该有一个良好的思维和谋略系统,再去开展下一步的工作。现在的总图设计,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在规划前期设计中的广泛使用,城市设计师越来越依靠现代的科技手段,把复杂的总图或者规划设计,提高到保护国土资源安全的层面上来。譬如在做一些风景区和大型基础设施的布局和规划的时候,会刻意避开那些可能会与洪水,地震板块,城市绿带,动物迁徙,主导风向相悖的规划设计,最终走到”天人合一”的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

总图设计,虽有“规矩”,但是这个“方圆”,归根结底,还是为人设计,为自然设计,为让我们生活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相信这也会是所有建筑设计的未来和精髓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