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李霞,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总图专业,20余年总图专业设计经验,原为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总图专业设计负责人,现为博远医疗总图专业总工程师。

总图专业在我国已有半个世纪的发展历史,这个概念最早是我国从莫斯科建筑工程学院引进和借鉴的,首个专业设置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原西安冶金建筑学院),这是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科班出身的总图专业。

 总图专业的全称是总图设计与运输工程(design of general layout and transportation),所以总图设计其实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它不单单指总平面布置,还包含交通组织分析、土方平衡、道路及竖向设计、室外管线综合布置及一些详图设计。现在的许多欧美国家中,其实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对应总图这个专业的英文名称,随着专业的细化,建筑师(architect)、规划师(city planner)、土木工程师(civil engineer)道路设计师(transportation planner)景观建筑师(landscape architect) 都会分担总图专业的部分工作。

 在日常的建筑实践中,经常会遇到这样和那样的业主。“你们能不能把这个设计搬到我的那块地上啊!啥也不用改,就帮我出张图就行!”其实这是一种非常不专业的说法。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也没有任何两个地方会是一模一样的,场地的地域文化也通常具有独一无二的特征,所以任何一个项目的总图设计都只能是唯一和不可复制的。我们可以说在某个项目中可以参考或者借鉴譬如SOM 或者KPF的某个项目的场地设计经验,但是绝对没有可能去复制人家的东西。

 设计之初,总图专业需要一个非常细致入微的项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以便为后续各阶段设计工作的开展做准备。总图资料的收集必须全面细致,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在总图设计工作正式开展之前,如何做好项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了解项目所属区域的情况

 

首先,拿到项目用地所在范围内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导性文件。 

控规以控制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从中我们可以知道项目所处位置与整个城市的关系,分析出它的主要交通流向。获得项目的用地性质、是否具有兼容性及用地周边市政道路规划建设情况,道路等级、红线宽度等。了解周边场地的用地性质、建设实施情况。指导总平面布置的建筑布局关系。取得设计的主要控制指标,如: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高度等。严格按照控制指标要求进行设计。即便实际需要突破用地范围、控规指标,也要得到控规审批单位的同意,先调整控规指标后,才能按调整后的内容进行设计。

在西方许多城市,除了城市总的控规以外(zoning and city by-law),一般地方性还可能对某个区域做出社区型的规范控制引导(community development guidance),对具体到某个社区的具体地段进行进一步的设计控制,甚至社区的居民还会有一票否定权,民主社会的利弊,可见一斑。

其次,查找项目用地所在区域的水文气象资料,主要是风玫瑰,了解主导风向。指导污染性建筑、高火灾危险性建筑等的位置的布置,指导建筑形式的布置,便于采光通风。

地形图

 

我们常见的地形图比例一般有1:2000、1:1000、1:500,在做一个具体项目的设计时,最好能得到1:500的地形图。因为比例越小,反应的内容越简略,甚至有些标高点一个图里都没有几个,参考的价值就不是很高了。

有了地形图我们首先要对它进行查看、分析。用地内有什么现状建筑物、设施、树木等,是否需要保留,对设计有没有影响。场地的地势、走向,地形坡度大小,建筑、道路如何布置更加适宜、更加契合场地,减少土方工程量,这些基本场地信息也要了然于胸。

地形图有它自己的图纸表达方式,需要我们结合图例才能理解。大家可以到文末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我和大家分享的“地形图常用符号”。

用地红线

 

用地红线就是项目建设的总用地范围,有时包含建设用地和代征用地等。最准确的是测绘部门绘制的用地钉桩成果文件。俗话说,“磨刀不费砍柴功” ,一张准确的用地红线图,是开展一个成功项目的必要条件。

我们经常在实际项目中,会遇到业主拿来一个自己手绘的场地图,上面大致标明了几个尺寸,通常这样的图是不能作为设计依据的。还有的时候,业主或许提供的是一个几年或者几十年前的场地测绘图,在没有收到测绘部门提供的最新用地红线之前,仓促的开展前期设计,会存在很大的风险。我们就曾经遇到过有的项目征用其它单位用地没有达成一致的,有的项目与周围用地的边界划分不准确的等等情况。设计时如果没有考虑这些因素,把这部分用地按正常情况来布置,最后往往会出现建筑容积率超标、绿地率不够、竖向设计考虑不周、城市道路开口受限、消防通道和消防扑救面未预留、日照分析失误等等诸多不可逆的问题,再修改就会非常被动了。

市政道路及地下管线 

项目周边市政道路及地下管线,有的是规划的、有的是现状已有的。这些资料可由当地市政部门提供,现状已有的也可以委托测绘部门现场测绘。市政道路资料应能体现道路宽度、路面标高和纵向走势。地下管线资料应能体现项目接入点的位置、大小及标高。

 有了这些资料,能够帮助我们确定项目出入口位置;让我们分析出场地与周边道路的竖向关系,指导场地的竖向设计;在可能的情况下,将主要设备用房靠近接入点布置,减少地下管线的敷设长度,维修概率,节约投资。

所以,详细阅读控规文件往往是开展一个项目的核心,比如我们很有可能会遇到以下的两种极端情况时,那就要非常小心和留意了。一是遇到场地有地下燃气管道(如氨气管)横穿场地的情况,需要及时提出和业主,市政交涉,避免规划可能产生的重大失误。二是如果场地恰好在机场航道下,控规通常会对建筑高度,场地照明做出限制规定。另外,西方还通常会有航空权(air rights)的规定,即拟建建筑不得越过临近建筑的正上方,这些细致入微的小地方,通常是会很大程度决定和影响到我们的设计方案。 

现场踏勘

 

“百闻不如一见”,现场踏勘,到场地切身的去感受,去体会,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收集资料的方式,尤其是在原有用地上的新建项目和改扩建项目,去看看原有的场地和建筑的基本“气质”,才会对优化设计有个大致的规划和谋略。

每次现场踏勘之前,我都要打印一份地形图。到了现场,对照实际情况将需要了解的内容标注在地形图上。比如现状建筑物的功能,需要保留的古树名木,临时建筑物的层数及功能,与地形图不符的局部位置,地下管井的主要接入点等等,让现场的实际情况与地形图上反应的内容一一对应、并适当补充。这样一是便于绘制现状总平面图,一是得到的资料更加准确、全面,设计时考虑的就会更周全。

场地上的私搭乱建往往令人防不胜防,还有那些恼人的高压电线,电缆桥架,淤泥渠洼,更是有可能在一个未及时更新的场地测绘图上被忽略掉。

现场踏勘还有一个很好的助手,就是相机,通过相机将现场情况记录下来,更加细致、形象。比如建筑入口处的台阶是什么样的,设计中能否将建筑室外地坪抬高或降低,以适应新的场地设计;保留建筑周边挡土墙的形式是什么样的,新设计的道路定线是否对其有影响等等。

对于没有建设过的用地,到现场看看周边情况,看看场地情况,地形高差大的亲身感受一下地势的变化,也是非常必要的,总要好过纸上谈兵!现在虽然有了百度谷歌这些地图软件,足不出户尚可运筹帷幄,但是对于一个成功的建筑项目来讲,很难想象设计师没有去过真实的场地去走一走,就能对场地的气场,风水,文化,地理等这些更为感性的东西有切入肌肤的深刻体会!

《孙子兵法·谋攻篇》中有:“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说法;《礼记·中庸》中也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古训。我们最后这里不妨引申一下,古人说的其实是在开展任何一个重大战役,行动,或者一个工程决策之前,都应该有一个良好的思维和谋略系统,再去开展下一步的工作。现在的总图设计,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在规划前期设计中的广泛使用,城市设计师越来越依靠现代的科技手段,把复杂的总图或者规划设计,提高到保护国土资源安全的层面上来。譬如在做一些风景区和大型基础设施的布局和规划的时候,会刻意避开那些可能会与洪水,地震板块,城市绿带,动物迁徙,主导风向相悖的规划设计,最终走到”天人合一”的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

总图设计,虽有“规矩”,但是这个“方圆”,归根结底,还是为人设计,为自然设计,为让我们生活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相信这也会是所有建筑设计的未来和精髓所在吧!